未修复的地球“自拍”背后,潜伏着绚丽的恐惧

2021-04-24 20:09:02

仕途网

“我们必须真正警醒,而不是幻想一切安然无恙。”

2020年初,纽约时报一篇名为《下一个十年的气候危机会带来什么》的文章中,作者总结道:“每一个十年都有其自身的意义,但21世纪20年代的意义将是难以磨灭的……我们必须真正警醒,而不是幻想一切安然无恙。”

4月19日,世界气象组织发布的《2020年全球气候状况》显示,2020年是有记录以来三个最热年份之一。与此同时,世界气象组织秘书长彼得里·塔拉斯警告,“无论采取何种措施,这种负面趋势都将持续数十年。”

4月21日,据BBC报道,漂流3年之久的全球最大冰山融化,6000平方公里的冰块分解成“无数碎片”。在某种程度上,这两则纷至沓来的消息似乎进一步佐证了这个一年前便得出的总结。

全球变暖陡然提速,极端天气的侵袭频繁且猛烈,生物多样性持续丧失,这是当下人类活动付出的高昂代价。

在此背景下,第51个世界地球日到来,主题为“修复我们的地球”(Restore Our Earth)。以下15幅影像呈现了尚需修复的地球面貌。在动物世界,栖息地被不断扩张的城市侵占、身体被塑料垃圾腐蚀、器官被攫取。在人类活动影响的自然环境中,原油泄漏、水富营养化造成水藻疯长、土地沙漠化带来的沙尘暴等现象屡见不鲜,甚至营造出绚丽的“人造美景”。

普遍的杀戮

泰国 | 被塑料夺走的孤儿儒艮

当地时间2019年5月24日,泰国普吉岛,小儒艮玛利亚姆(Marium)和普吉海洋生物中心(Phuket Marine Biological Centre)的管理员在水下拥抱。据《卫报》报道,仅4个月大的孤儿儒艮玛利亚姆于当年4月在海滩获救,随后由普吉海洋生物中心的兽医和志愿者照顾,并在泰国社交媒体迅速走红,泰国海洋与海岸资源部(DMCR)称之为“泰国甜心”。但好景不长,玛利亚姆的生命终止于4个月后,当时它只有8个月大。兽医发现玛利亚姆肠胃中有塑料,致其感染恶化死亡。儒艮是一种濒临灭绝的水生哺乳动物,类似于海牛,也被称为“美人鱼”,现存儒艮数量不足200头。据法新社此前报道,新冠疫情爆发导致泰国旅游业停摆,在一个无船出海的日子,30头儒艮在泰国董里府海域上玩耍。

中途岛 | 成为“赛博格”的信天翁幼鸟

2009年11月5日,信天翁幼鸟尸体皮肉内脏已几近风化完尽,只剩下骨架、羽毛和喙,这副残缺的身体堆满了塑料垃圾:打火机、瓶盖、塑料小球、尼龙线、玩具零件。北太平洋上的中途岛——地球上最遥远的地方之一,在这座距离最近的大陆也有3218公里的珊瑚环礁上,每年数以千计的信天翁幼鸟因误食垃圾而亡。这些幼鸟的父母无法像人类一样判断什么是垃圾,误将漂浮的塑料带回给它们作为食物。吃下打火机、瓶盖和牙刷的幼鸟们,在忍受着饥饿、胃穿孔、脱水的煎熬中死去。每年由陆地排放到海洋中的塑料垃圾约为400万~1270万吨。皮尤慈善信托基金会与SYSTEMIQ进行的一项新分析发现,若不立即采取持续行动,到2040年,每年流入海洋的塑料垃圾将增至近三倍。然而,目前还没有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美国 | 与“杀手”偶遇的海狮

当地时间2020年11月19日,美国加州蒙特利的防波堤潜水场,海狮好奇地游向一枚沉入水中的废弃口罩。新冠疫情在潜移默化地改变日常生活时,也在迅速地改变世界各地的景观。近到楼下空地、停车场,远至无人岛沙滩,都可见防疫垃圾的身影。据科学家建立的记录人防护用品(PEE)使用和处置的数据库显示,全球每个月平均使用650亿只手套,口罩使用量为1290亿,是前者的两倍,这意味着全球每分钟消耗300万枚口罩。在另一项研究报告中,全球每天产生34亿枚废弃口罩,中国每天丢弃近7.02亿枚。据环保组织Oceans Asia数据,2020年超15亿废弃口罩涌入海中。这些数百年才能降解的废弃物不仅堵塞纽约市的排水沟和温哥华的污水处理系统,还为野生动物设下致命陷阱。茫然且好奇的海鸥、刺猬、天鹅和企鹅,或在口罩或手套的紧缚中窒息而亡,或因误食而丧命。

印度尼西亚 | 被轮胎扼住命运咽喉的鳄鱼

当地时间2019年9月29日,印度尼西亚苏拉威西岛,一条稀有的暹罗鳄鱼遭摩托轮胎缠颈。这条长约4米的暹罗鳄自2016年首次被发现以来一直被摩托轮胎缠住脖子,它曾在2018年的地震海啸中幸存下来,但轮胎依旧缠绕在脖子上。据每日邮报报道,由于担忧鳄鱼因此丧命,当局曾于2020年悬赏寻人取下轮胎。澳大利亚知名野生动物专家马特·赖特得知悬赏报道后飞往印尼,经4天奋战以失败告终。

加拿大 | 被垃圾围困的黑熊

当地时间2017年10月31日,加拿大安大略省,一头黑熊坐在烟雾缭绕的垃圾堆里,这头瘦弱的成年黑熊很可能是来垃圾填埋场觅食。和美洲豹一样,黑熊也需要较大的活动空间,在加拿大和美国,黑熊经常出没人类的垃圾箱觅食,甚至在居民家门口“定居”。近年来出现不少关于黑熊袭击人的报道。但实际上,黑熊通常只会在孩子遇险或处于极度饥饿时,才有可能会攻击人,有数据显示,在过去100年里,只有56人因黑熊丧命。在人类面前,黑熊甚至处于下风。据BBC报道,一项历时10年的研究显示,150只生活在美国城市里的熊全部被人类捕杀掉。

巴西 | 横尸荒野的鹿

当地时间2020年8月13日,巴西潘塔纳尔地区,一处牧场被野火烧毁,一头鹿横尸荒野。巴西潘塔纳尔湿地面积约为14万至16万平方公里,是全球最大热带湿地,也是全球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栖息地之一。由于拉尼娜现象,2020年巴西遭遇47年以来最严重而漫长的旱季,潘塔纳尔湿地发生22116起火灾,这一数字是2019年的两倍,并打破22年前创下的历史记录。非营利性组织生命中心研究所(ICV)的领土情报协调员Vinicius Silgueiro(维尼修斯·西尔格罗)表示98%的火灾或由人类活动导致。大火燃烧前,潘塔纳尔湿地被保护得很好,栖息着诸如美洲虎、风信子金刚鹦鹉等在内的数十种濒临灭绝物种。而在这场持续数月延烧的火灾中,近三分之一的土地付之一炬,是2000年至2018年损失面积的近22倍,至少23%的生物群落由此消失。科学家称这场大火的代价“史无前例”。

博茨瓦纳 | 等待自由的白犀牛

当地时间2017年9月21日,当地时间2017年9月21日,博茨瓦纳奥卡万戈三角洲,一头遭麻醉的小白犀牛被红布蒙眼,等待回归自然。它被从偷猎者手中救下,从南非转移回到了博茨瓦纳。白犀牛分为北白犀和南白犀。2018年3月19日,世界上最后一头雄性北方白犀牛在肯尼亚去世,终年45岁,目前确认存活的北白犀仅剩2头雌性,距离灭绝仅一步之遥。而导致这一悲剧性现实的主要原因是偷猎。据南非环保组织发布的数据,南非近10年约8000头犀牛遭猎杀,现存犀牛数量仅1万多头。南非政府警告,若不采取更有效的保护措施,南非犀牛恐在2026年前灭绝。

美国 | 寻找栖息地的美洲狮

当地时间2020年4月6日,美国佛罗里达州那不勒斯,一头雌性佛罗里达豹试图翻越沼泽保护区与邻近牧场之间的栅栏,她的孩子紧随其后。栖息于该州南部沼泽地带的佛罗里达豹是属于美洲狮的一个亚种,于1967年被美国鱼类及野生动物管理局列为濒危物种,现存数量仅为80-100只,致死原因主要为交通事故及为地盘而自相残杀。美洲狮需要很大的活动空间,每3-6头佛罗里达豹需要约200平方公里的栖息地,而当地沼泽保护区的面积实际上无法满足它们的全部领土需求。由于佛罗里达州人口的快速增长,每年约有400平方公里的栖息地消失,伴随城市化的土地开发严重威胁到佛罗里达豹的生存空间。

南极 | 浮冰上抱团取暖的海豹

2020年8月24日,南极半岛,一群海豹躺在一块心形的冰块上。这些海豹捕猎之后,靠在一起适应漂浮的冰面,一些海豹身上还可以看到捕猎留下的伤痕。世界气象组织于2021年4月19日发布的一份最新报告显示,2020 年是有记录以来三个最暖的年份之一,2011-2020 年是有记录以来最暖的十年。全球平均海平面继续上升,超80%的海域至少经历了一次海洋热浪。受全球变暖进程加速的影响,南极冰架坍塌的速度随之加快,世界最大冰山融化分裂。

绚丽的恐惧

当地时间2018年12月3日,波黑萨拉热窝出现空气重度污染,城市笼罩雾霾之中。

当地时间2018年7月4日,德国,由于持续的干旱,当地发生野火。

当地时间2020年8月18日,美国加州纳帕市发生山火。8月,美国西部因雷暴产生大量野火。受强风影响,很多地方的火势迅速蔓延,造成西海岸大片区域受灾。火灾造成至少35人死亡,数十人失踪,焚毁面积超1.9万公顷。持续数周的火灾产生大量浓烟,从而引发严重的空气污染,旧金山的白天一度变成橘色。

当地时间2018年3月29日,苏丹喀土穆,当地遭遇强沙尘暴天气,迫使航班取消、学校停课。

当地时间2018年7月10日,美国佛州马亚卡港,美国佛罗里达州奥基丘比湖地区被大量有毒的绿藻覆盖。佛州州长史考特宣布佛罗里达州7个县进入紧急状态。

当地时间2010年5月4日清晨,美国新奥尔良,有报告称在美国路易斯安那州东部沿岸发现浮油,英国石油公司BP立即宣布出动22艘船只以助找出被浮油袭击的陆地。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5-2020 荆门生活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