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洪文旧居:为简陋棚户房,如今被拆除改建成公房

2021-05-01 16:04:01

赚钱

  现在城市改造还有美好城市建设的进程越来越快,城市也变得越来越整洁干净,如此一来居民的生活环境就变得更加的宜居,可是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

  人们对于物质文化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衣食无忧已经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需求,对于精神的追求成为了人民的一种新型必需品。

  所以在城市建设方面也需要满足这一点才行,于是城市改造中就出现了非常多受政府保护的“优秀历史建筑”,通俗一点说就是因为是遗址或者是名人的故居而受到政府保护。

  这种保护建筑每个城市都是有的,而且越来越多,尤其是在比较发达的城市里面,因为是发达城市,所以自然就会成为国家城市建设中的标杆,其他城市的发展方向也会向这些发达城市靠拢。

  所以一线城市中对于优秀历史建筑的保护和开发就变的非常重要,尤其是有着我们经济最发达之称的上海,可是上海的发展史不是很长,所以没有很大的历史遗址,但是上海却有着自己的特色那就是近代史上的名人故居非常的多,不管是正派的反派的都和上海有过交集。

  而且上海的城市建设一直是我国所有城市中的佼佼者,这个佼佼者对于城市的建设还非常的有自己的一套方法,那就是中西文化碰撞结合以及保护和改造双管齐下。就比如王洪文旧居:为简陋棚户房,今被拆除改建成公房。这就是一次上海城市建筑改造的案例。

  一、棚户房

  上海以前是一个渔村,在国内也不是很有名,所以用逆袭来形容上海的发展史是再适合不过的了,大家也知道上海是第二批列入改革开放名单的城市。

  之前还有深圳、广州、汕头、厦门等城市,这些城市也都发展得特别好,在国内也是首屈一指,这些都得益于改革开放的实施。

  在这些城市中受益颇大的就是上海了,因为如果打开上海的发展史来看的话在我国被迫打开国门之前的时候,上海一直都是一个不受重视的小地方。

  至于原因就是当时我国是闭关锁国,自给自足的状态,所以作为沿海地区的上海没有足够的耕地,靠的是打渔为生所以理所当然的没有受到重视。到了外国人敲响我国的大门以后这一切就发生了变化,上海作为港口城市的优势也得到了发挥。

  国家与国家发生关系的最直接当时就是贸易活动,而贸易在当时最流行的就是陆运和海运,至于陆运已经有了丝绸之路这样名震海外的工程,剩下的就是开发海运了,上海就是列强看中的目标。

  于是在列强进入中国以后在上海设置了大范围的租界,还驻守了军队等等,为的就是发展中国的海上贸易,可能就是机遇的问题,这个在我国封建王朝不受重视的沿海渔村因为赶上了天时地利所以摇身一变成了列强的必争之地。

  之后中国漫长地推倒封建统治、抵御外强、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等战争时期都在这个地方留下了深刻的足迹。

  所以很多近代史上的名人也都纷纷来到了上海,当然最多的还是要数政界人物,毕竟中国共产党的发源地也是在上海,第一次中共大会也是在上海召开的,所以上海从此就开始了它的迅速崛起之路。

  外国列强进入中国之后就开始修炼房屋,尤其是充满着他们国家风格的建筑,现在到外滩走一圈就能体会到了,在那里哥特式的建筑,欧式的装修等等,如果不是知道这是上海的话甚至会有身处异国他乡的错觉。

  当然这里也会有上海原住民的足迹,那就是闻名遐迩的弄堂文化,在各种各样的欧式建筑中间往往就藏匿着很多传统的弄堂。当然这其中还不乏有很多自建的房子最常见的就是棚户房。

  所谓的棚户房就是指缺少规划,居住环境又差的简易房屋和棚厦建筑。还有一种更形象的解释,那就是我们在看印度或者泰国电影的时候经常会看到贫民窟,所谓的棚户房就和这些平民窟差不多。不仅环境不好,采光差,而且还十分拥挤,用“蜗居”来形容的话是最好不过的。

  二、改造房

  就是这样一个在繁华大都市格格不入的棚户房中却有着一个很有名的人,他就是王洪文。王洪文其实是吉林长春人,后来当兵退伍后就留在了上海,在上海国棉17厂上班。

  后来认识了自己的妻子崔根娣两人结合了,因为崔根娣是上海人所以王洪文算是入赘到了上海,可是就算崔根娣是上海人那也不代表她在上海有房子,所以两人结婚以后住的房子就是棚户房。

  根据资料记载当时王洪文就住在定海路上,那里有一处自建的棚户房,王洪文和崔根娣结婚后就住在二楼。

  后来又有人给出了更具体的地址说是定海路178号到238号,这就是当初棚户房的所有门牌号了,在对面就是上海国棉17厂,所以说他们也算是住在公司门口,上班什么的也不用苦恼赶时间了。

  可是如果现在去定海路的话就会发现这里虽然还保留着一些棚户房,可是原本王洪文所在的地方却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这处棚户房已经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处七层高的公房建筑,也许有人会觉得弄错了,可是这处公房的对面正好就是17厂,所以可以肯定这里就是王洪文以前的住址。

  这座公房比旁边的棚户房整齐气派了很多,可是奇怪的是为什么旁边的棚户房和17厂都保留了下来,却独独拆了王洪文的家呢?

  这就是上海城市建设的原因,对于有意义有价值的历史建筑一定会加倍用心地保存,就像17厂的旧址一样,被保护的很好,可是对于那些没有太多价值,又影响城市美观的建筑就会被拆除。

  就像王洪文的故居一样,不管是出于城市建设考虑,还是出于历史影响的原因,王洪文的蜗居棚户房都有足够的理由被拆除。

  当然对于故居的保护和开发上海还是非常重视的,王洪文的故居不适合保留就会被拆除,但也有些故居被保存得非常好,比如孙中山故居、宋庆龄故居等等。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5-2020 荆门生活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