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11 17:31:02
1985年,黑龙江一林场退休职工上山采松茸时,无意中在石头缝中发现一个油布包裹,很是好奇。
打开一看,是一部标有“USA”字样的电台和一些修理工具,旁边还放着一本学生字典,翻开一看,里面写有“朴英山”三个汉字和俄文朴英山的书。
退休职工对此一脸疑惑,于是,赶忙将包裹背下山,交给警局,此事不禁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随即派侦查人员上山勘察现场。
不久,69岁的周保中将军的夫人得知此事后,特意跑来警局查看,当看到略带破旧的电台与学生字典时,不禁热泪盈眶,那这个字典上的朴英山真的确有其人吗?与周保中夫人又有怎样的关系?
时间再次回溯至1985年,黑龙江一退休职工上山采送松茸时,在石缝中发现装有电台的油布包裹,电台上面标有“USA”字样,由此得知是一部美国产电台。
此外,包裹中还有一些修理工具与一部学生字典,该职工立马将其交至公安局,很快便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警方立即派侦查人员上山进行详细勘察。
经过仔细检查,公安人员猜测:此包裹是当时美军或敌军情报人员潜伏此地时所留,而随着进一步仔细勘察,发现放置此包裹的石缝呈梯形。
经测量,发现整个缝隙深一米,表面还专门用碎石子掩盖,警方推测:该石缝应该是人为伪装所致。
不久,此事迅速传至全国,周保中夫人得知后,第一时间赶至山上勘探现场,仔细勘察完现场以及电台后,不禁潸然泪下。
周保中夫人王一知,当年是东北联军的一名战士,在战争中有幸结识周保中,两人结为夫妻,上世纪四十年代,奉命前往苏联学习无线电通讯技术,学成归来后,在抗联任指导员与无线电连副连长,为我军立下汗马功劳。
由于是自己亲身经历之事,看到这些物件,脑海中便浮现出当年并肩奋战的战友。
王一知一看电台,顿时激动道:这是我们当年所用的!由于当时美国电台功率大,传输信号远,且体积小,便于携带,所以极其适合侦察兵随身携带。
所以这是侦查兵当时必不可少的装备之一,随后,王一知看着那本学生字典说:这是我们当时所用的电码本!
经过进一步推想,王一知认为,极有可能当时侦察兵在电台电量用尽后,随即将密码本与电台用油布包裹,藏于石缝之中。
而字典中的“朴英山”,王一知看后瞬间泪如雨下,原来,朴英山,是当年我军的一名无线电侦查人员。
当年为了配合苏联部队反攻,时任无线电连副连长的王一知,专门派出一支无线电小组,负责侦查敌军的防线,而此无线电小组的组长便是朴英山,于是,取名叫做朴英山小组。
不料一年后,朴英山与其他两名战士在宁安活动时,遭叛徒出卖,朴英山不幸被捕,其余两名战友当场英勇牺牲。
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朴英山都下落不明,不知所踪,王一知曾派人多次搜寻,均无果。
直至20世纪末,随着日本关东哈尔滨特高科的秘密档案曝光,大家才猜测朴英山被秘密送至日本的731部队,成了敌军的试验品,但遗憾的是,周保中将军的夫人王一知,于1987年因病逝世,享年71岁。
在与警方交谈时,王一知一度难掩心中的悲伤,反复激动道:当时朴英山只是越境去苏联的抗联战士之一,张思问也是一位充满坎坷的战士。
张思问在前往苏联途中,面对敌军的堵截,随手将一名日本兵置于死地,因此,不幸被关押至苏联监狱中长达三十年之久。
但实际上这只是障眼法,原来张思问后来被送至苏联无线电学校学习,学成后,又进入一个偏远山村进行适应性训练,半年后,便与战友组成情报小组,潜入敌军,执行秘密任务。
当时他们抵触偏远山区,只能靠从苏联带去的干电池发电报,不久,电池耗尽,无奈之下,张思问为了不耽误工作,便彻夜赶回苏联取电池,奈何日军封锁边境,只能无功而返。
加之当时正值寒冬,返回途中,脚被冻伤,整个脚后跟均被冻烂,直至解放后,张思问才回到老家,但因为是情报小组人员,无法公示姓名,所以并未享受任何特殊待遇,此后,便在老家安稳度过余生。
若不是此次电台和密码本被无意中发现,或许这些像朴英山、张思问的英雄至今仍是默默的无名之人,他们是我们心中真正的无名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