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17 16:07:48
5月11日,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主持例行记者会。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提问,“2021哥本哈根民主峰会”于5月10日至11日举行,会上,丹麦外交大臣在发言中暗指中国对欧制裁是“恶劣的”。峰会还邀请“台独”、“港独”分子发言,中方对此有何评论?
“你提到的所谓哥本哈根民主峰会充满意识形态偏见,它根本就是一场不折不扣的政治闹剧,”华春莹回应道,活动主办方“民主联盟基金会”长期以来恶意传播涉华的谎言和虚假信息,损害中方的主权和权益。针对欧方基于谎言和虚假信息对中方实施单边制裁、损害中国的主权和利益的行为,中方做出了必要、正当和正义的回应。
华春莹强调,台湾和香港事务纯属中国内政,任何外国政府组织和个人都无权干预。我们敦促有关国家组织和政客切实的尊重中国的主权,不要向“台独”、“港独”势力发出任何错误的信号。
“既然这个峰会叫做民主峰会,我就想就民主说几句。”华春莹说道,民主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民主的实现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一国的民主制度,应当也只能由国家的人民从自身实际出发来制定。中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这是一种全过程、最广泛的民主,体现人民的意志,符合中国国情,得到了人民的拥护。中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至上。就像我们看到的,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国政府坚持人民至上,把人民的生命健康安全放在第一位,采取了最“硬核”的疫情防控措施,率先控制住了疫情,现在我们在这儿享受着安全和正常的生活生产秩序。根据有关媒体的报道,现在经过这么一场疫情,中国民众对中国政府的信任度达到了98%,我想在这儿你看到的是真正的民主,中国也确保发展成果更多和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因为中国政府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将人民的幸福和满意作为我们的标准和追求。经过70多年的不懈努力,14亿中国人民摆脱了绝对贫困,确保了人人有饭吃,人人有房住,人人有学上,人人有医疗,人民不再遭受战乱贫困和饥饿之苦,我想这是真正的民主。
华春莹表示,中国也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让人民当家作主。举个例子,这次“十四五”规划充分发挥了互联网时代的特点,大范围开展了网上征集意见的活动,广大人民群众都可以通过网络的渠道来表达意愿,反映诉求,人民的事情由人民商量着办,我想这就是真正的民主。民主绝不是开个峰会喊喊口号,更不应该成为打压别国的政治工具。我们希望欧方的政客能够真正讲民主,为本国的人民多谋点幸福安全。
延伸阅读
外媒:欧盟27国领导人与莫迪视频会议"将了中国一军"
【环球时报驻印度、德国特派特约记者胡博峰青木】“共同对抗中国”,德国电视一台9日以此为题报道称,欧盟27个成员国领导人8日与印度总理莫迪举行视频会议,双方同意恢复自2013年起搁置的自由贸易协定磋商。据悉,莫迪本计划亲自赴葡萄牙出席此次峰会,但由于印度疫情持续恶化,双方决定将峰会转到线上举行。
德媒报道称,欧印双方在“对抗中国”上存在共同利益。对于中国的“影响力扩张”,布鲁塞尔和新德里不能“袖手旁观”。为此,欧盟与印度同意重启磋商,以达成一项全面互利的贸易协定。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会后称,此次欧盟印度峰会是双方关系的“里程碑”。欧盟与印度有着密切的关系,但仍有很多潜力有待开发,其中最大的潜力在贸易和投资领域。
彭博社称,欧盟与印度此时高调宣布重启自由贸易协定谈判,正值欧中关系遇冷之际,欧盟与中国之间的中欧投资协定目前存在被搁置的可能。在此背景下,尽管欧印在诸多经贸问题上仍存在分歧,但双方都乐意达成这项协定。路透社则称,当中国从欧盟国家的“良性贸易伙伴”演变成“不断强大的竞争对手”,欧盟开始将合作的目光转向印度。据香港《南华早报》8日报道,欧洲议会成员计划5月提出一项动议,在北京取消制裁之前,“搁置”中欧投资协定。
根据印度外交部发布的新闻稿,印欧致力于在民主、自由、法治和多边主义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战略伙伴关系。双方还签署了一项全面互联互通伙伴关系计划,增强双方在数字、能源、运输等领域的连通性。新闻稿特别强调,该伙伴关系将以社会、经济、财政等方面的可持续发展为原则,以国际法和相关协定为基础,强化协同效应,支持印太等地区国家的互联互通计划。
印度《经济时报》评论称,这项互联互通计划未来将向印度、非洲、中亚国家等提供“一带一路”倡议的“替代方案”,相当于“将了中国一军”。匿名消息人士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印度此前只与日本有类似协议,但现在却将合作范围进一步扩大,“尽管印欧的这项合作可能是历史性的,但还需要观察印度在其中扮演何种角色”。他对该计划的前景并不看好,“如果欧盟出技术、出资金的话,那么留给印度发挥的空间是什么?”
德国《法兰克福汇报》也称上述计划意在应对“一带一路”倡议。不过德国《经济周刊》等媒体认为,对欧盟而言,让印度代替中国有些艰难。欧印目前的贸易额约为650亿欧元,而欧中贸易额为5860亿欧元。此外,欧印尚存在一些分歧,如关税等。
7国外长花90分钟讨论中国议员质问欧盟默克尔表态
“七国集团”外长会5日发表联合声明,就涉疆、涉藏、香港和南海等问题表示“关切”,并声称支持台湾参与世界卫生组织论坛和世界卫生大会。对此,我外交部也给出表态,“七国集团”外长是在开历史倒车的集团政治,这是对中国主权的粗暴干涉,中方对此予以强烈谴责。
可以看出,有关中国的相关议题是这次会议的重中之重,根据相关报道,这次的七国集团外长会用一个半小时讨论了中国议题,时长与讨论俄问题相同。
约翰逊(左)4日在伦敦会见参加七国集团外长会的布林肯(图源:路透社)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近日,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在接受英媒采访时表示,并不认同中美两国处于“冷战”关系,而是竞争和合作并存。而更有意思的是,在G7外长会议上,和对俄罗斯的态度不同,参会国家没有一方直言要放弃与中国的全面合作。
这也暴露出一个问题,那就是“嘴上说着不要,但身体却很诚实”,毕竟,想要发展经济就离不开中国。
而关于这次会议的联合声明也很有看头,七国集团鼓励中国作为世界主要经济体,加入以规则为基础的国际体系,共同应对全球挑战,并寻找与中国合作的机会,以促进后疫情时代的经济恢复以及全球和平发展。
乍一看,这前后是不是很矛盾,但细细一想,这些国家也不过是想搞“政冷经热”那一套,德国总理默克便是典型的例子之一。
据报道,5月5日,在德国联盟党议会党团跨大西洋关系小组的一场网络会议上,德国总理默克尔重申了她对中欧投资协定的支持。
在发言中,默克尔明确捍卫了已经完成的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她表示,“尽管在批准过程中肯定会出现各种困难”,但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因为德国和欧洲可以由此获得更多市场准入互惠性。此外,该协定也有助于规范劳工标准、保护区域产品品牌等事宜。
从默克尔的话中不难看出,中欧投资协定在欧盟心中的分量还是很足的,不过默克尔同时还不忘带上美国,先是肯定了拜登的领导,认为美国如今已恢复了多边合作的正常状态,但自己无意在中美之间做“夹心饼干”。
考虑到欧盟的两大主导国家德国和法国将在今明两年先后举行选举,有分析声音认为,中欧投资协定或将在今年进入搁置期,要到明年德法内部大势定后再见分晓。
如果真的是如此,再加上美国的搅局,中欧投资协定的确是“前途暗淡”。其实早就有专家分析过,中欧投资协定对欧盟更重要,对中国来说可有可无。中国也并不着急,反正就看欧盟和美国之间如何谈判了,又想赚钱,又想占便宜,哪里有这么好的事情。还是早一点洗洗睡吧,梦里什么都有。
视频截图
有人做梦便有人清醒,虽然只是少数。
当地时间5月5日,欧洲议会议员米克·华莱士在其官方推特账号上发布了一段自己在议会发言的视频,并将其置顶,还配文称:“中国完成了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减贫项目,而西方无家可归者的数量达到了创纪录的水平。在过去的40年里,中国没有轰炸任何国家,也没有对任何国家实施制裁,为什么欧盟允许美国把我们拖入与中国的对抗中?”
华莱士在视频中连发三问:“为什么我们要选择对中国咄咄逼人?为什么我们要侵犯而不选择合作呢?为什么我们不尊重国家主权和坚持不干涉原则呢?”
可以说,华莱士这三问的确是问在点子上了。
拜登上台可能会对欧美关系的缓和起到促进作用,但这绝不代表跨大西洋关系可以回到从前。特朗普留下的祸根也不会在短时间内得到解决,反而美国政府会因追求有利贸易,要求北约国分担更多军费。
所以说,拜登时代的到来,并不代表欧美关系就能迎来高光时刻。并且,目前中欧关系也有了更深的联系。
图源:GettyImages/Bearbeitung:DERSTANDARD
在中美两个超级大国关系日益紧张的时刻,德国和欧洲正好卡在中间,这是一个非常不舒服的位置,因为中美是欧洲产品的两个主要市场。在最糟糕的情况下,必须从中选出一个,这将是痛苦的。
如今,德国和欧盟正站在十字路口,中欧投资协定能否有回旋的余地,还要继续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