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我想再玩3分钟”,两位妈妈不同回答,成就孩子不同未来

2021-05-30 17:49:02

如何理财 http://jxbdv.com

  导语:很多父母反映,自从有了娃娃之后,生活就完全不受自己控制了,以前自己安排好时间,基本都会在规定的时间,去做完自己应该做的事。

  即使是有些出入,基本也都在自己的控制范围之内,然而孩子却成为这些控制之外的一个最大阻力。

  两种爸妈的不同回答,塑造了孩子不同的人生轨迹

  明明今年就上三年级了,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很多事情都可以自己去做,而且有些时候根本不需要爸爸妈妈们的帮助。而且这个时候的孩子也知道电视是好看的,玩具是好玩的,而学习是很累的。

  第一种:“别玩了,写完再玩”,孩子学会了自律,合理安排时间

  人的懒惰是天生的,当我们不想做什么事情的时候,总是能找出很多事情的理由,让自己暂时不做这个事情。

  明明正处在孩子最爱玩的年龄,自然也就更难控制,也没有这么强的自律能力去控制自己。

  这个周末,明明上完辅导班,回家吃完饭开始写作业,还没写到十分钟就开始嘴里各种嘟囔,开始明明妈妈没有太在意这个事情。

  可是仅仅过了五分钟,明明就提出了要求,想玩三分钟再写作业。

  其实这个三分钟只是一个宽泛之词。就好像我们大人说的,以后有机会再做什么一样,这个三分钟,也许是三十分钟。孩子对这个时间并没有这么强的观念,他的要求主要是想玩。

  明明妈妈当然知道自己的孩子想要干什么,但是时间已经很紧张了,写完作业,还要给孩子洗澡,还要带孩子出去运动一下,让孩子舒展筋骨。

  然后把晚上的各种需要录音,或者发朋友圈坚持的跆拳道都得做完。这些都完成后,孩子也该上床睡觉了。毕竟明天开学,保证不了睡眠,第二天别说上课没精神,直接早晨都起不来床。

  明明的妈妈想到这么多的事情,就给明明说:我们先认真把作业写完,然后到楼下好好玩一玩。

  可是明明不想写,于是就开始讲条件,不下去玩了,可以现在看会电视吗?其实妈妈明白,就算现在答应了他现在看电视,他依然会在下午想出去玩,至于作业,能拖则拖,绝对不会放在心上。

  于是妈妈把计划和时间给孩子说了一遍,告诉明明,如果现在写不完,就没有时间写了,那明天开学后,就会面临老师的责问和同学的嘲笑,难道这样会感觉到有面子吗?会觉得舒服吗?

  妈妈说的苦口婆心,明明还是一直嘟囔,就一会儿,就一会儿。那种央求,简直堪比唐僧的紧箍咒一般萦绕在妈妈的耳边。

  最后妈妈也没办法了,想着既然三分钟也没多久,就让他看。告诉他说是三分钟,就定三分钟,三分钟的时间一到,就必须写,没有任何理由,毕竟在这样僵持下去,可能三十分钟也解决不了这件事情。

  于是明明用平板定了三分钟的时间,结果可想而知,三分钟是很快的。明明眼皮还没热乎过来呢,定的闹钟就响了。虽然明明极其不情愿,但是没办法,自己要求的就是三分钟,只能乖乖去写作业了。

  其实像这样的孩子,算是言出必行的,还算不错的,有的孩子,说是三分钟五分钟,虽然到了时间了,但是一看,时间原来是这么短的。他就开始后悔,要求半小时,或者更长时间。这种才是更难办的。

  而父母对于孩子的态度也是非常重要的。当孩子要求玩不去写作业的时候,家长们一定要坚持自己的原则,可以坚持让孩子写完再看,如果当下的情况,真的就没法集中精力,可以允许孩子进行几分钟的调节,但是时间不能太长。

  这样的话,如果孩子能接受,那就会直接听爸爸妈妈的建议,好好写作业,写完再玩。

  而如果孩子真的没法写下去,让孩子适当地放下当下的情绪,也能促进孩子更好地完成作业,但是这个度作为父母一定要掌握好。

  这样孩子就会合理的安排自己的时间,当这样的情况在下次出现了之后,孩子也能明白,只要完成作业,就可以玩。

  家长是说话算话的,那孩子也会一直遵照这个规定走下去。所以家长在孩子提出这种要求的时候,一定要看下孩子的状态。

  如果状态还可以,只是撒撒娇,那我们就可以坚持自己的原则,让孩子坚持把作业写完,并给予一定的鼓励。

  这样的孩子,慢慢的自律控制能力就会越来越好,坚持做一件事的能力也会越来越久。这样孩子长大了之后,就会比较容易在事业上,和生活上有自己的安排。

  第二种:“去玩吧,别烦我”,孩子越来越贪玩,成绩较差

  而另一种父母的回复,比如非常不厌其烦,也没有和孩子沟通,直接就说玩去吧,这样孩子就没有任何顾虑地去玩了,这样就会让孩子非常高兴,但同时也会让孩子的问题,反复的出现,更难以解决。

  而当下次再出现这样的情况的时候,如果达不到孩子的要求,那孩子就会比上一次更难说服。

  因为他总是会觉得上次能看,为什么这一次就不能看了呢。后期家长都没有理由和孩子说清楚,也就更没威信力可言。

  这样的情况如果时间久了,就会让孩子更没法专心做任何事情,总是顾左右而言其他,做什么事情都坚持不了很久,自控力也不会得到培养,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做事就比较容易浮躁,而对他的性格而言,也是极为不利的。

  没有自控力和自律的生活,那生活的幸福感也是很差的。

  我们家长陪伴孩子,绝不是说教这么简单,即使我们想让孩子坚持下去,孩子也并不一定就能按照我们说的做,这个时候,需要家长调整好自己的情绪,放下手里的事情。

  耐心地陪伴孩子,让孩子平稳地渡过这个焦躁的感觉,慢慢的沉下心来去做这件事情。

  同时,鼓励对于孩子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大人在工作上,受到鼓励都会更加有劲头,去做好更多工作,孩子也是一样的道理。

  当孩子坚持把这件事情做完后,我们家长一定要给予鼓励,这种鼓励不是简单的就说,你真棒这样毫无痛痒的话。而是多给还给孩子一些实质性的奖励,让孩子记住坚持下来是件多么幸福的事情。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5-2020 荆门生活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