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科技之光洒满山河

2021-07-09 10:18:02

票房 https://www.touzitop.com/pfsj/

  ◇晨报融媒记者岳佳鑫

  8日,自治区“最美科技工作者”记者见面会在呼和浩特举行,邀请2021年自治区5位“最美科技工作者”分享宣传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感人事迹,激发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荣誉感、自豪感、责任感。

  5位代表分别是内蒙古自治区地质调查院正高级工程师苏美霞;内蒙古自治区中医药研究所教授李旻辉;内蒙古阜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工程师李学朋;鄂托克前旗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中心中学高级教师宝乐德;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副研究员景宇鹏。

  苏美霞:

  “没有什么比发现矿更令人欣慰的”

  苏美霞,自治区地质调查院物化探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40年来一直从事地质类专业技术工作。参加和主持多项国家级、自治区级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重大项目,在国家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1篇,专著4部,荣获地质调查局科技成果一等奖一次,被评为国土资源部“先进个人”。

  “地质行业确实十分艰苦,为之奋斗几十年我依然觉得很值得。”苏美霞回忆,1992年她负责正镶白旗幅区域化探工作,野外异常查证期,每天早出晚归,下山后需自己做饭,房东说:“你们比我们这儿的羊馆儿都辛苦!”

  “有一天下午两三点,热极了,也累极了,就在这时,发现了一条矿化蚀变脉,即刻疲惫全无,追脉两三公里,采了几十件样品背下山,经后期工作确定是银铅矿。”苏美霞激动地说,作为地质工作者,没有比发现矿更令人欣慰的,那一刻感觉无论吃多少苦都值了。

  另外,应用新理论、新方法在内蒙古中部区发现了两处锂等稀有金属矿化点,后续已立自治区勘查项目,为自治区锂矿勘查提供了极具找矿潜力的后备基地。面对这些成果,苏美霞觉得受多少累都值了!

  李旻辉:

  推进中药(蒙药)的传承创新

  李旻辉,内蒙古自治区特色道地药材资源保护与利用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阿拉善综合试验站站长,研究方向是中药(蒙药)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

  “我认为,中药(蒙药)是我国的宝贵资源,发挥中药(蒙药)的药用价值,能够让更多人受益。”李旻辉说,将中药(蒙药)产业扶贫行动与不同贫困县具体情况相结合,因地制宜,规划探索出不同扶贫模式,制定正确、合理中药(蒙药)材产业精准扶贫规划,助力内蒙古地区中医药蒙医药产业转型。应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推进中药(蒙药)的传承创新,是我多年坚持的初心,也是今后奋斗的方向。

  李学朋:环保生产放首位

  李学朋,1998年参加工作,从业至今主持研发氨基酸新产品2种,承担自治区科技项目5项,市科技重大项目1项,其中2019年主导的“氨基酸发酵行业废气处理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开发”关键技术产业化,在发酵行业内率先突破了制约行业发展的技术瓶颈,彻底解决了谷氨酸行业烟气治理这一技术难题,经成果鉴定,该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企业以科技创新为驱动,走环保健康发展的道路,经统计,截至目前公司累计环保投入近8亿元,并取得显著成效,在大气污染防治和生产“三废”治理等多方面均取得突出成效。未来发展,将继续把环保生产放到首位。

  记者了解到,李学朋带领企业不仅积极参与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还积极参与“百企联百村”行动,主动承接上级主管部门的扶贫任务,吸纳应届毕业生、对清水河窑沟乡定点扶贫,解决了地方就业问题,为自治区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据了解,目前吸纳清水河籍员工200余人,窑沟乡人员40余人。在党的支持和领导下,经过长期努力,该乡在2019年已正式脱贫。

  宝乐德:撒下科技的种子

  宝乐德,民革党员,鄂托克前旗中学高级教师,内蒙古民族特色STEAM教育研发者。

  作为一名长期扎根在草原的基层科技教育工作者,坚持从生活的点滴中挖掘教学案例,再将教学成果应用到农村牧区生产生活当中,探索和验证了民族特色STEAM教育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填补了国际STEAM教育模式本土化的“空白”。截至2020年底,累计辅导了2万多名教师和学生,覆盖全自治区46所学校,辅导作品先后荣获了300多项国家级、自治区级、市级科创大赛奖项。在地方党委、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创建了自治区级科技创新创业基地,打造现代农牧业扶贫溯源电商平台,成功申报78个国家专利。

  一颗初心,撒下了一粒科技的种子。

  景宇鹏:要发扬钉钉子精神

  景宇鹏,现就职于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主要从事土壤改良与培肥方面的研究工作。

  2014年9月参加工作,2015年获得国家自然基金的资助,这是景宇鹏第一次申报科研项目,获得资助后,他喜出望外。欣喜之余,更加坚定了继续走科研道路的信心,至此,在景宇鹏内心深处埋下一粒扎根于科研试验的种子。

  作为一名青年科技工作者,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能见证党的百年华诞,景宇鹏感到无比自豪和光荣。景宇鹏表示,作为青年科技工作者,要有爱岗敬业、干事创业热情,勇于创新、甘于奉献的精神;在工作中要肯干、实干,要有“愚公移山”的劲头,发扬钉钉子精神,不断提升业务能力;心正、气正,干正事、走正道,在助力农牧业高质量发展中贡献青春力量。

(文章来源:内蒙古晨报)

文章来源:内蒙古晨报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5-2020 荆门生活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