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殖民政策为何阻碍经济发展?糖业在海地消失的启示

2021-08-02 18:06:37

商场瓷砖防滑

海地的地理位置与领土范围

(图片来源于维基百科)

海地,位于加勒比海中部的伊斯帕尼奥拉岛西半部,东与多米尼加接壤,这个国家可能因2010年的大地震而让人们熟知,但海地的历史要从大航海时代开始讲起。哥伦布领导的西班牙船队曾到访海地,海地也于1502年成为西班牙殖民地,而后又在1697年被割让给法国。加勒比海地区气候适宜甘蔗生长,而奴隶贸易为海地供给了充足的劳动力,这些优势使海地在十八世纪成为世界糖业的生产中心之一。

1804年,海地成为拉美地区第一个独立的国家。但是,摆脱殖民统治并没有带来经济上的富裕,曾经辉煌的糖业逐渐衰落(如图一);而加勒比海其他地区的甘蔗种植和糖业生产则开始蓬勃发展。在二十世纪,海地糖的出口量与多米尼加、牙买加、波多黎各相比已经是微不足道了(如图二)。

图一 海地独立后糖业出口的衰落(原论文Figure3)

图二 海地、波多黎各、多米尼加、牙买加糖的出口量对比,1900-1950年(原论文Figure1)

关于这一现象的传统解释是,残酷的殖民历史与血腥的奴隶贸易带来的创伤使海地人不愿意从事糖的生产,但是这种观点无法解释为何大量的海地移民选择到其他国家继续从事制糖业。Palsson(2021)认为,现代制糖工业需要甘蔗种植的规模经营,海地独立后实行的土地产权制度使组织大规模农业生产的交易成本非常高昂,因此制糖业难以实现昔日辉煌。

海地独立后的新土地制度主要包括三项:首先是将法国殖民者的种植园土地重新分配给小农户经营,原有的大面积种植园不复存在;其次是改革了土地继承制度,不仅使土地越分越小,而且每一个家庭成员都有权阻止自家土地的出售;最后,新的制度禁止外国人在海地购买土地,外国资本难以投资海地农业。

到了二十世纪,加勒比海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制糖工业引入了新型机器,既摆脱了对奴隶劳动力的依赖,又可以缩短收割和加工甘蔗的时间,使蔗糖能够充分保留,制糖更加有利可图。然而,规模经济是机械化制糖工业的重要条件,其主要原因是如果甘蔗同时成熟,制糖机器则会不堪重负,大量甘蔗会因来不及处理而浪费。因此,想要获得更高的利润,糖厂的最优策略是直接购置一定面积的甘蔗地,将交易成本内部化,由工厂直接调节甘蔗的种植、成熟日期与制糖机器的使用。

但是,这三项制度变化导致农业土地无法集中,相比于邻国多米尼加,大量的海地农民只能在家族继承的小块土地上经营(如图三),同时土地交易与流转不畅,外国资本也难以投资收购土地种植甘蔗,这些因素都导致二十世纪海地错失发展制糖业的契机。

图三 海地与多米尼加农户分布的对比(原论文Figure2,左下为海地)

检验这个假说面临挑战,毕竟海地已经不再生产糖了,检验一个已经不存在的变量是非常困难的,而且交易成本本身也是一个非常难以度量的变量。作者尽可能搜集了代理变量来完成实证研究,其中最关键的是找到交易成本是否会影响海地农业土地规模经营的证据。

首先,作者收集了美国占领海地时期的一项土地改革数据,计算了每个地区新成立或开垦的土地数量。这次土地改革意在鼓励土地开垦,增加土地租金收入,它提供了一次揭开海地农民对大农场经营的潜在需求的机会。

另外,作者使用美国军用地图中的定居点数据作为交易成本的代理变量,其基本逻辑是,若一块土地上的农户越多,则购置与整合土地需要付出更高的交易成本。回归结果发现,交易成本与新开垦的土地数量呈现负相关,能够为作者的观点提供部分佐证。

理解海地糖产业的消失之谜也是理解当今海地经济极端贫困的关键切入点。海地虽然是“财富逆转”(reversal-of-fortune)现象的一个重要的案例,但是其成因却大相径庭。海地的贫困状态并非是由于殖民者的掠夺制度造成的,而是独立之后的反殖民政策导致交易成本的提高,阻碍了原本繁荣的产业的发展。这为我们深入理解政治制度变革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证据。

轮值主编:林 展 责任编辑:彭雪梅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5-2020 荆门生活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