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岁男孩被妈妈猛踹致下体出血,妈妈的回答令人愤怒

2022-01-19 10:36:57

亲子鉴定

最近,一部育儿纪录片火了。

它就是——《你好,儿科医生》。

纪录片最近一期,一个3岁的长沙男孩因不愿意去上补习班,被恼怒的妈妈狠狠踹了一脚。

这一脚直接把孩子的下体踹出血,进了医院。

医生给孩子做完急救措施,问孩子妈妈:他是怎么伤到的?

这位妈妈很坦然:“我踹的,我就是准备踹那。我真的今天就想治一下他。”

听完回答,医生既震惊又愤怒。

而更令人愤怒的,是这个小朋友并非不喜欢学习,而是妈妈给他的压力实在太大。

这个年仅3岁的孩子,不仅每天都要上5门课外补习班,晚上还有写不完的作业,长期的学习压力导致他睡眠不足,从而对学习产生了抵触情绪。

孩子的这种抵触情绪常常让妈妈大发雷霆,所以这次妈妈决定好好治一治他。

只是没想到,这一“治”,竟把孩子送进了医院。

看着病床上不停喊着“妈妈”的孩子,女子开始心软,后悔不已。

这个妈妈是否会改变自己的教育方式,我们不得而知。

但是,她的行为给孩子造成的伤害,是无法磨灭的。

这种情绪极易失控的父母,注定是孩子一辈子无法躲避的噩梦。

01情绪失控的父母,对孩子的杀伤力有多大?

看过这样一则新闻,一个12岁男孩从手机店面偷了4部手机,合计价值5000元。

父亲得知后愤怒不已,连续抽打儿子2小时。

直至儿子休克昏迷,才连忙把孩子送往医院。

不曾想孩子抢救无效死亡,父亲被刑拘。

被偷的手机店店主于心不忍:孩子咱都可以原谅,好好教育就行,不至于打死了!

这位父亲何尝不是后悔不已。

如果当时他下手轻点,情绪控制一点,是不是孩子就不会活生生打死?

可惜,世界上没有如果,也没有后悔药。

知乎上有这样一个提问:父母总是情绪失控,对孩子有哪些影响?

有一个高赞的回答是这样的:

缺乏信任感、安全感,曾经想过自杀、敏感多疑、经常压抑自己、甚至心理扭曲……

情绪不稳定的父母,就像是一个随时都可以引爆的定时炸弹,哪怕孩子活得再小心翼翼,也难免会不小心引爆。

而这些伤害,就像钉子钉入墙里,即便把钉子拔出来,墙上的洞也不会因此消失。

父母情绪失控,为此买单的不是别人,正是你幼小的孩子。

02脾气暴躁的父母,养不出幸福的孩子

情绪是教育最大的死敌。

父母一旦被情绪掌控,就注定无法养出幸福健康的孩子。

曾经看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位妈妈突然发现自己的女儿经常在学校打其他小朋友,最严重的一次,直接把别人打破了头。

可是女儿在家明明很乖,从来不会有打骂的行为。

妈妈百思不得其解。

后来,她才意识到,这个事情的源头出在孩子爸爸的身上。

在家里,女儿不听话的时候,爸爸就会动手打孩子。

孩子在家受了委屈,无法发泄,所以到了学校,遇到不顺心的时候,就会动手打别的小朋友。

妈妈和爸爸说了这件事,从这之后,爸爸开始慢慢改变自己的教育方式,尽量静下心来和孩子讲道理。

渐渐的,孩子这种打人行为也消失了。

作家六六说:“孩子对父母的情绪变化,简直像风湿病人对天气的变化一样敏感。他们的察言观色,首先就是从父母处学来的。”

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情感导师,只有自己情绪稳定了,才能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培养出处事不惊、温文尔雅、有担当的孩子。

千万别让情绪像野兽一样,轻轻一碰,就张牙舞爪。

要知道,你的情绪里藏着孩子的未来。

03教育孩子时,父母该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

父母情绪的稳定,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但是,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我们难免会有上火着急的时候。

在这个时候,一定要记住以下三个方法:

1、学会感知情绪变化

平时教育孩子的时候,家长经常会无意识发火,而且自己很难察觉。

很多时候,都是骂完孩子,才意识到自己刚才没控制住情绪。

所有,我们要先学会感知情绪,才能进行下一步。

2、学会暂停

情绪虽然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但也是可以自行控制的。

当我们察觉到自己在发火时,可以尝试进行几次深度而缓慢的深呼吸,或者出去走走。

暂停情绪,可以让我们回归理性,避免因为一时生气,而做出不可挽回的举动。

3、合理宣泄

当我们心里有情绪的时候,千万不要一味积压。

因为过分积压情绪,不仅对孩子的教育起不到好的效果,最后还会爆发出更大的问题。

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如果遇到问题,可以选择平和地跟孩子交流,告诉孩子你的感受,然后和孩子一起解决。

这样不仅能让家长有一个好心情,也让孩子学会独立处理自己的事情。

有人说,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父母。

同样,世上也没有十全十美的孩子。

我们的孩子初来人世,做的很多事难免会不尽人意。

但是身为他们的父母,我们要给予他们足够的耐心和爱心,让他们慢慢成长。

我们也可以静下心来,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不断改进。

共同进步,携手同行,才是对孩子最好的家庭教育。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5-2020 荆门生活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