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27 17:34:44
一位高级经济学家表示,中国正在面对新的人口、通货膨胀和去全球化的挑战,这一挑战甚至“日本也从未真正面对过”。因此,中国应该迅速采取行动,以应对可能的负面影响。
摩根士丹利前董事总经理、伦敦研究公司TalkingHeadsMacro的创始人马洛奇-普拉丹(ManojPradhan)表示,如果中国不迅速采取行动,那么在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和利率上升方面的风险将“十分巨大”。
他说:“如果中国没有有效的政策来应对迅速老龄化的人口,我认为在未来会遇到一些困难。”
“我认为现在还不是很晚。中国完全有时间去解决,特别是在经济仍快速增长的条件下。中国的优势是,经济结构正在向好的方向变化——转型尚未完成。”
马洛奇-普拉丹与英格兰银行前顾问查尔斯-古德哈特合著的最新著作《人口大逆转:老龄化社会,不平等的消失以及通货膨胀的重来》,在被两名中国官员翻译后,引起了中国决策者的注意。
财政部副部长廖岷和国家外汇管理局投资中心首席经济学家缪延亮花了几个月的时间将该书翻译成中文,引发了对中国人口结构变化的讨论。
5月,中国十年一次的人口普查显示,全国人口增长率继续下降,而60岁以上的人口比例上升,劳动力在过去十年中下降,先前存在的人口问题更加严重。
中国社会科学院两年前已经估计,中国的养老金储备可能在2035年之前耗尽,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在6月预测,中国的劳动力可能在未来五年内减少3500万人。
中国已经宣布了针对严峻人口形势的措施,包括缓慢提高退休年龄、允许夫妇生育三个孩子、加快使用第三支柱养老基金,以及规划更多的老年护理设施等。
但普拉丹表示,在去年新生儿数量只有1200万个、同比下降18%后,新推出的三胎政策“已经太晚”。
普拉丹说:“历史已经告诉我们,每当生育率下降时,无论你做什么,都很难再上升。”
中国央行的顾问蔡昉则警告说,中国的人口可能在2025年左右达到峰值,并呼吁对人力资本和社会福利进行更多投资,以保证生产力的继续增加。
不过,普拉丹认为,提高生产力并不容易,相反,随着更多工人被分配去照顾老龄化人口,生产力可能会下滑。
“这是中国最需要生产力的时候。”他说,“但是,这时中国的资本积累和城市化进程正在放缓。”
中国当前面临的情景和日本在20世纪90年代有相似之处。
普拉丹说:“中国的老龄化……正处于整个世界保护主义抬头的时候。全球化在退缩。这意味着中国必须加倍努力,以避免遭遇日本那种状况。”
目前,中国正试图通过寻求消费驱动的增长模式来应对这一问题,同时也在着手解决庞大的债务水平。
普拉丹说,一旦中国避免使用扩张性政策来寻求高增长,那么债务水平将不会是一个大问题。
现在订阅边际实验室,与最值得信赖的商业信息保持同步。
想查看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边际实验室”。